警惕中藥藥源性疾病

隨著世界綠色革命浪潮的興起,中藥作為祖國醫學治療疾病的主要武器,由於屬於天然藥物範疇,毒副作用相對較小,在民眾中形成了「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的觀點,使得中藥不按中醫藥理論指導使用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也使中藥引發的藥物不良反應日趨增多。隨著中醫藥科學的發展,近年來中藥藥源性疾病已經引起了醫藥界的廣發關注。

須重視中藥藥源性疾病

20世紀70年代初期,日本的津村順天堂製成了小柴胡湯顆粒制劑,同時有地滋教授發表了「津村小柴胡湯顆粒對慢性肝炎有治療效果」的報告,剎時間在日本引起不同凡響。小柴胡湯成了暢銷藥,輿論認為日本漢方走向現代化。短短的幾年裡,津村順天堂便成了日本乃至世界注目的製藥企業,財富積累走向巔頂。但自20世紀90年代初起不斷爆出小柴胡湯有副作用的新聞,1991年4月,日本厚生省向醫師、藥劑師下達了要注意小柴胡湯導致間質性肺炎的通告。1994年1月~1999年12月報道了因小柴胡湯顆粒的副作用發生了188例間質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結果津村順天堂1997年破產,2000年津村順天堂社長津村昭被判刑3年。

1978年10月6日,新加坡衛生部發佈公告,宣佈黃連及小檗鹼為毒物,禁止買賣、臨床使用。新加坡學者認為黃連及其所含小檗鹼給孕婦服用後,小檗鹼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給乳母服用,可通過乳汁進入乳兒體內,能使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的新生兒的紅細胞破壞,產生新生兒「腦核性黃疸」。我國患者服用壯骨關節丸,出現多例藥源性肝損害,為此,國家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佈ADR信息(第16期)提醒注意壯骨關節丸引發的藥源性肝損害。

疾病原因分析

醫生因素

缺少辨證施治。如用祛風濕藥治療痺證多日,已出現口乾咽燥、大便干結、舌紅少津等灼傷陰津的症狀,倘若不細加辨證而加用滋陰生津藥,繼續長時間單用祛風濕藥,較易產生肝損害,故有多例服用壯骨關節丸而致肝損害的報道。再如慢性腎炎已由腎陽虛轉為腎陰虛,如果仍然一直使用桂附地黃丸,就會致使病情加重。故臨床上無論用中藥湯劑還是中成藥治病,最好採用中藥辨證施治,並注意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以提高中藥治療的針對性。

長時間大劑量使用中藥。由於某些中藥如川楝子、黃丹的毒性緩慢而持久,並有蓄積性,故長時間大劑量使用易引發肝腎損害。某些常用於治療肝病的中藥如澤瀉、白芍,動物長期大劑量給藥也可引起肝損害,提示臨床醫生不宜長時間大量給患者使用某一中藥,即使一般認為無毒的保肝藥,獲效後也要應逐漸減量,直至停用。再如烏頭鹼類中藥用量大可導致心律失常,雷公籐長期服用可致再生障礙性貧血。

多種中藥聯用或中西藥聯用。有些醫生認為中藥無任何毒副作用,即使多種中藥聯用對人體也不會產生什麼毒副作用,故有時盲目聯用多種中藥治療,有的三至五種中成藥聯用,更有甚者服用湯劑再加幾種中成藥聯用。殊不知,任何藥物都需經肝臟代謝,才能發揮生物活性和排出體外,多種中藥聯用勢必增加肝臟負擔,故臨床用藥切忌重複堆砌,以免引發和加重肝損害。

用藥不當。如有對新生兒、嬰幼兒使用六神丸導致中毒死亡的報道,盲目使用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的中藥,也會導致嚴重後果。

患者因素

患有肝腎等疾病或肝腎功能異常,這類患者服用中藥較一般患者易引發肝腎損害。故對這些患者要慎用有肝腎損害作用的中藥。臨床上使用有肝腎損傾向的中藥或患者肝腎功能曾受過損傷,用藥一段時間後,要檢查肝腎功能,並視肝腎功能情況而進退用藥。

有些患者治病心切,盲目相信媒體廣告和偏方、驗方,自行服用大量不對症的中成藥和中草藥,也極易產生肝腎損害,需引起臨床重視,並加以勸阻。

另外,一些常用中藥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類型的過敏反應,多與個體差異或特異性體質有關。

藥物因素

某些中藥本身具有毒性。有些中藥,如川楝子、黃藥子、雷公籐、關木通、廣防己等以及含鉛、銅等金屬的礦物藥黃丹、銅綠等具有較大的毒性,易誘發肝腎損害。建議臨床一般不要輕易使用這類中藥,尤其對患有慢性肝腎疾病及肝腎功能異常者更應慎用。

中藥的炮製及制劑質量也會影響到藥源性疾病的發生,如服用大黃鮮品或貯藏不到一年的大黃易產生肝損害;大量使用含鞣質或鞣質未除盡的中藥製劑(特別是可水解鞣質)易引發肝損害;服用被黃曲黴菌及農藥污染的中藥飲片也極易引發肝損害,故臨床使用中藥時,一定要把好中藥炮製和制劑質量關,確保患者用藥安全。

  防治對策探討

藥品監管部門應加強對中藥飲片及制劑質量的管理。藥品監管部門要對中藥飲片制定具體的質量標準,包括種植、產地加工、炮製、貯存等在內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制劑質量要在原有基礎上加強內在質量控制和有毒有害成分限量控制。

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對合理使用中藥的管理。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執業醫師的註冊管理,加強對西醫和中西醫結合醫師中醫藥專業技術培訓,指導臨床合理使用中藥,尤其要遵循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切不可硬套西醫理論選用中藥飲片或中成藥。

醫療機構應採取有效措施積極防治中藥引發的藥源性疾病,臨床上在診治疾病時,應注意鑒別中藥引發的藥源性疾病。一旦發現中藥引發的藥源性疾病,應立即停用可疑的中藥,積極保護肝腎功能,補充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出血時加用維生素K及其他止血劑。重症病人要維持高能量,適當應用糖皮質激素,注意水、電解質平衡。特別嚴重者,可考慮透析或換血療法。

輿論宣傳部門應加強對公眾中藥毒性認識的正確引導。長期以來,公眾對中藥的毒性一直存在認識誤區,認為中藥無毒,可以長期使用。其實是藥就有一定毒性,只要使用不當,及時像人參這樣的補益藥也會產生不良反應,故輿論宣傳部門要引導公眾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合理使用中藥,不能盲目相信醫藥廣告或民間偏方和驗方,以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有效。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