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指胃失和降,氣逆於上,胃中之物從口吐出的一種病症,可見於多種急慢性疾病之中。古人將有聲無物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常並稱嘔吐。嘔吐以胃腸道疾患最為常見,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賁門痙攣、幽門梗阻或痙攣等,其他如神經性嘔吐、內耳眩暈性嘔吐等也可參照本節治療。
嘔吐常有誘因,如聞及特殊氣味,飲食不節,情志不遂,以及寒暖失宜等,臨床證候不盡一致。一般分為飲食停滯與肝氣犯胃2型。
一、飲食停滯
(二)治法
(1)選穴 下脘至氣海、足三里、腹結、內關、內庭。(見圖2-11-1、圖2-11-2、圖2-1l 3、圖2-11-4)
(2)定位 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2寸。
氣海: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足三里: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腹結:位於人體的下腹部,大橫穴下1.3寸,距前正中線4寸,建裡(任脈)旁開4寸處。
內關:位於前臂,腕橫紋上2寸,在橈則腕屈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
內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間縫紋端。
(3)刮拭順序 先刮腹部下脘,腹結至氣海,再刮前臂內關,最後刮下肢足三里和足部內庭。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拭腹部正中線下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為度。然後刮拭腹部腹結穴至氣海穴,先左後右,由腹結向氣海穴方向,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為度。然後重刮上肢內側內關穴,30次,出痧為度。最後重刮下肢外側足三里穴和足部內庭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二、肝氣犯胃
(一)症狀
證見嘔吐泛酸,口苦噯氣,胸脅煩悶不適,嘈雜。
(二)治法
(1)選穴 上脘、陽陵泉、太沖、梁丘、神門、期門、內關。(見圖2-11-1、圖2-11-2、圖2-11-3、圖2-11-4、圖2-11-5)
(2)定位 上脘: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5寸。
陽陵泉:位於人體的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
太沖:位於足背側,第一、第二趾蹠骨連接部位中。
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
神門:位於手腕部位,手腕關節手掌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期門: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六肋問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內關:位於前臂,腕橫紋上2寸,在橈則腕屈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
(3)刮拭順序 先刮胸腹部上脘、期門,再刮前臂內關至神門,然後刮梁丘至陽陵泉,最後刮太沖。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拭腹部正中線上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為度。然後刮期門穴,刮拭胸部兩側,由第六肋問,從正中線由內向外刮,先左後右,用刮板整個邊緣由內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之後重刮上肢內側內關穴至神門穴,由上而下,30次,出痧為度。再刮下肢內側梁丘至外側陽陵泉穴,從膝關節底部上緣用刮板角部刮過,30次,可不出痧。最後重刮足部太衝穴,30次,可不出痧。
三、病例
王某,女,61歲。數日前出門吃席時進食過多,當時感覺噁心,回家後即嘔吐不止。在當地診所打點滴補液三日仍無效。噁心,嘔吐酸水頻頻,畏寒厚衣,困頓昏睡,呼之能應,不呼則復昏睡不醒。近三日未曾大便,小便昨晚3次,量甚少。形肥色黑潮紅,咽紅。脈兩手沉洪數,P 92次/分,舌紅苔白膩。取下脘至氣海、足三里、腹結、內關、內庭穴,在塗抹刮痧油之後,各刮至出痧。經一次治療後,次日症狀明顯緩解,隔三日再治療一次,症狀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