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醫–鄭守謙

生平簡介

鄭守謙,又名家作,字嗇園,湖南省長沙人,生於1891年,卒於1969年。祖上業醫,至家作已第7代。他早年隨父侍診,晚年專擅婦科。1955年,應衛生部之邀,任中醫研究院西苑西院婦科主任。其子所著《女科綜要》一書可代表其學術思想。


生平著作

鄭守謙,又名家作,字嗇園,湖南省長沙人,生於1891年,卒於1969年。祖上業醫,至家作已第7代。他早年隨父侍診,晚年專擅婦科。1924年,他曾協助父親辦學。1934年,又與劉侖、吳漢仙一起辦學。日寇侵湘後,1940年他被迫避居桂林、湖南為民治病,直至抗戰勝利。返湘後,又與人協建中醫學校,從事教學與臨床直至解放。1955年,應衛生部之邀,任中醫研究院西苑西院婦科主任。其子所著《女科綜要》一書可代表其學術思想。


學術思想

鄭守謙非常重視內因在人體發病過程中的作用。因此,對《內經》攝生理論頗有研究,主張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使正氣內存,邪不可幹。他的強身防病思想充分體現了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論。他治學嚴謹,造詣頗深,重視對基礎理論的系統研究。強調要融會貫通,務實求真。反對那種不鑽研理論,只講求臨床處方的投機取巧作風。他曾自立醫誡十條,即一戒自滿,二戒偏執,三戒飾非,四戒妒嫉,五戒欺逛,六戒好奇,七戒輕妄,八戒貪功,九戒順俗作解,十戒棄賤畏難。


臨床經驗

鄭守謙重視氣血理論,善用調氣之法。他贊成「百病皆生於氣」的觀點,並指出「痰火亦即隨氣以始終,氣治則神全,氣亂則神耗。男子屬陽,得氣易散;女子屬陰,得氣多郁,氣病多見」。提出女科疾患應以調血暢氣為主要治法,除腎虛外,又應以肝脾為中心。用清法,不可過於苦瀉寒凝;用溫法,不宜偏於辛燥動火;行瘀當采和化順利,注重通調。總之,要以養營活絡、疏木培土、瀉木和胃為法。他認為在臨證時,既要繼承古人學說,又要有自己的實踐總結,四診合參。他尤善望診,長於辨脈。他對望診的研究,除舌診外,重在察看患者的神色,他繼承和發揚了《靈樞?五色篇》的理論,從五色相應部位表現出來的浮沉、散博、上下,瞭解疾病的淺深、預後及病源。在脈診方面,他認為應以剛柔兩脈統領諸脈。剛脈,即陽脈,指枯燥、板硬的脈,如滑、洪、大、疾、濇、長、弦、細等;柔脈,即陰脈,指無力而軟的脈,如濡、弱、微、緩、遲、虛、散、短、軟等。臨證中應脈證相符,柔脈見於柔病,剛脈見於剛病。若不相符,則往往捨證從脈。


後世影響

鄭守謙非常重視中醫人才的培養,在他多年的辦學過程中,為中醫界培養了不少高水平專業人才。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