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最著名女中醫–曾懿

遠在漢武帝時,就有一個女中醫義構,醫術比較高明,治療了很多疑難重病,因此享有盛譽。後來在漢宣帝時,有個女中醫淳於衍,醫道精深,尤其專長婦科,據說曾給當時皇后接過產,是一位醫藥兼能的多面手。到了晉朗,著名學者葛洪的妻子鮑姑,跟她父親和丈夫學習醫術,以後就奔波於外,施醫捨藥,她尤其專長於灸法,在群眾中威信很高。當地群眾為了紀念鮑姑,還特地修建了一座三元宮,宮內專門設了鮑姑的塑像供俸。宋朝專治重病的馮氏、專長婦科的汪夫人、精通外科的張小娘子,都是名見經傳的女中醫。至於明朝善究醫理的陸氏、眼科專家彭醫婦、走方行醫的韓醫婦,也是有一定聲望的女中醫。但在我國古代女中醫中最著名的要算是曾懿了。

曾懿,又叫伯淵,是四川華陽人。她生於清朝道光十七年,相當於公元1837年。當時正處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而變革的呼聲日益高漲的時代。在這樣的環境中,曾懿接受了進化論和改良主義思想。她認為國家要富強的話,必須家庭"保康強",國家"強種族",而行醫正合此道。所以曾懿在醫人醫國的思想指導下,深究醫理,著書立說,對中國醫藥事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曾懿的思想和學識主要反映在她的著作《古歡室叢書》中。這部叢書由《女學篇》、《醫學篇》、《詩詞篇》三個主要部分組成。而談論醫學的主要是《醫學篇》這本書。該書寫成於光緒三十二年,相當於公元1906年。當時曾懿已經54歲了。《醫學篇》一共有兩冊,是木刻本。上冊共4卷。第一卷有脈論、舌色論、溫病、傷風,傷寒病論等,第二卷為溫病傳入中焦治法,第三卷為溫病傳入下焦治法,第四卷為傷寒治法。下冊也有4卷。第一卷為雜病,第二卷為婦科,第三卷為小兒科,第四卷為外科。

曾懿曾得過四次溫病,全賴著名溫病醫家吳鞠通的理論指導方轉危為安。因此,她十分祟拜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在她自己的著作中很多地方都採用吳鞠通的學說和醫方。經過39年的刻苦鑽研,曾懿對傷寒和溫病的病證及其治法有了十分深刻的體會,所以選了些精華寫了下來,這就成了《醫學篇》的主要內容。

曾懿往往自己配製方藥,用藥十分精當,配合非常巧妙,有的還是親身經歷過。比如她32歲時,曾得了陰症喉痺,十分危險,她將上桂心、炮姜、甘草各1.5克,放入茶碗中,用開水沖入,又將有藥的茶碗隔水蒸後,將茶碗中的藥含上一口,慢慢嚥下,總算脫離了危險。後來她就用這個方子治好了不少病人。

曾懿十分重視民間經驗。她在院北某地聽到一個士兵說,以前他從軍到一個地方,得了噎病,能飲不能食,一點辦法也沒有。過了數日,他到一個集市遊蕩,走得口渴,又沒有茶水可買。只見一個小販,用一大鍋煮雞十幾隻現賣、這個士兵實在口渴得厲害,就與小販協商,買了點鍋中雞汁飲以解渴。不料這雞汁又濃又鮮,食下即到了下焦,不像從前飲水進食,往往阻於上焦而不入。於是,此兵就連買幾大碗雞汁飲服。以後他常用雞湯煮粥作為主要飲食,胃膈漸開,毛病也慢慢好了。言者無心,聞者有意。曾懿聽了以後,用心記住,以後凡遇到這類噎膈症,她就用濃雞汁,略加薑汁治之,都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曾懿還十分重視醫學衛生知識的普及。如她提出要注意休息,"以保腦力";"時吸新鮮空氣以保肺氣';要多活動,以使血脈流通等等。曾懿生長在封建時代,但醫學知識十分淵博,尤其思想很進步。在我國古代既通曉醫理,又有行醫救國思想的女中醫不多,而其中當以曾懿為最出色。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