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廣東的中藥業行話

民國時期,廣東地區流行一些中藥行話,都是一些很容易明白的行業詞彙,說來挺有意思。

表現行業區域派別

 如「泰字號人馬」:泰字拆開,就是三、水、人三個字的組合。在抗戰之前,廣東三水縣人經營中藥業比較多,為其他各縣之冠,後來雖有變化,但三水人仍占相當比重,故一提到「泰字號人馬」,行業中人就知道說的是三水人。

如「標家」: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不少商號利用港穗近鄰特點,聯號之間經常互相通報市情,知曉何種貨物暢銷,就迅速標來,以求得脫手賺取利潤,對這些商號通稱「標家」,那時廣東人通稱貨物為標,因此有此稱謂。

表現經營方式和策略

如「開盤」:許多行業都採用這種售貨方式,就是在大庭廣眾之中公開拍賣,這與股市樓市的開盤略有不同。那時的操作方式是:定出具體時間遍發通知叫「請盤」,醞釀而未還價叫「靜盤」,達成協議唱出價格叫「響盤」,買方還價叫「上盤」,賣方將算盤反給公眾看叫「映盤」,反覆多次議價叫「復盤」,幾經議價不成而停賣叫「收盤」。

表現處方和藥材

如「八珍頭」:這與醫生處方所說的「湯頭」有關。「四物湯」就是指地黃、白芍、當歸、川芎,八珍就是四物中加入四君子湯(黨參、白朮、茯苓、甘草),共八味藥材。而十全大補湯,就是在八珍基礎上,再加上黃芪和肉桂兩味。

如「藥材金藥材泥」:這話一直長時間在行業中流傳,也道出了藥材的特點。那時,商家會對一些短缺藥材拚命要高價,因此貴時如金銀,賤時如泥沙,再賤時甚者乾脆把滯銷品推下海中,採取推下海措施的往往是香港的客商,主要是因為香港缺乏倉容的原因。因此,有的香港藥商就有只提暢銷品,回去後賣高價,以彌補積滯品推下海的損失。廣州雖然未發生過此種情況,但是長期放在倉庫裡積壓,對經銷商的資金周轉,經營擴大也是不小的影響。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