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詩人們能做出如此動人的中藥名詩來,首先得歸功於中藥的命名者,因為不少中藥名本身就充滿了詩意。
中藥的命名大多都有規律可循,一般是根據藥物的形態、氣味、顏色、功用、產地、藥用部分、采收季節等諸方面的特徵,單獨或綜合起來命名的。
以形態命名如牛膝,因其莖節粗而膨出,狀似牛的膝關節而得名;白頭翁則以其『『近根處有白茸,狀似白頭老翁」而得名;狗脊的根上有金黃色的茸毛,酷似狗脊而得名,真是栩栩如生。其他如馬兜鈴、連翹、兩面針、八角蓮、木蝴碟、七葉一枝花等也皆以形態而得名。
以氣味命名有酸味的酸棗仁、甜味的甘草、苦味的苦參、辣味的細辛皆以味可得名;五味子因其「皮肉甘酸,核仁苦、辛,都有成味」,五味俱全故而得名;量腥草因其葉具有魚腥味而得名;麝香、丁香、藿香、降香均以香味而得名;臭靈丹、臭茉莉、臭梧桐則以臭味而得名。
以顏色命名許多中藥具有各種天然的顏色,因此,藥物的顏色也成了藥名的來源之一。如紅色的有紅花、赤芍、丹參等;黃色的有黃柏、黃連、黃芩、大黃等:青色的有青皮、青蒿、青黛、大青葉等;白色的有白朮、白芷、白薇、白芨等;黑色的有黑豆、黑丑、黑芝麻等;紫色的有紫草、紫花地丁等。
以產地命名如川連、,川芎、川貝母等,皆因主產於四川麗得名;廣藿香、廣皮、一廣木香產於廣東;建曲、建澤瀉產於福建;雲茯苓產於雲南;關防風、關黃柏產於東北地區,因而得名。還有蜀椒、杭菊、浙貝、阿膠,皆因產地而得名。
以生長特點命名如半夏,農曆五月問成熟,恰巧是夏季過一半,故得其名:夏枯草因每到夏至便萎謝而得名;忍冬籐因經冬不凋而得島;萬年青因四季長青而得名;冬蟲夏草因其冬為蟲、夏為草,成蟲體與菌座相連而得名:冬青子因冬季採摘其成熟果實而得名。
以藥物功效命名的防風能治諸風頭痛;澤瀉能洩利水濕;益母草能治婦科病;千年健能「祛風延年」;遠志能益智安神強志;骨碎補能活血壯筋、續骨療傷:孩兒參用於補益兒童氣虛等。
以藥用部分命名。植物以花人藥的有菊花、洋金花、旋覆花等;以子入藥的有蓮子、萊菔子、菟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