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是研究五行的內涵、特性及生剋制化規律,並以五行特性為依據歸類自然界各種事物及人體組織器官和現象,以生剋制化規律闡釋宇宙萬物之間相互關係的一種古代哲學,是中國古代唯物辯證的宇宙觀和方法論,也含有樸素的系統論思想。五行學說認為,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可以在不同層次上分為木、火、土、金、水五類,從而構成不同級別的系統結構;五行之間的生剋制化,維繫著系統內部和系統之間的相對穩定。因此,五行學說也就是研究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最一般的功能結構關係的理論。
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於戰國至秦漢時期,這一時期形成及盛行的五行學說必然為中醫學所借鑒。中醫學在解釋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體自身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人體各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繫,以及臨床診斷、病理分析、治療用藥、藥理分析、針刺腧穴配伍等各個層面,都廣泛地運用了五行學說。中醫學在運用五行學說的同時,也豐富和發展了五行學說,使其能夠更有效地解釋醫學領域中的一些複雜問題,並且與醫學理論和醫療實踐融為一體,成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