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是指來源於自然界,多從肌表、口鼻侵入人體,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外感病因主要包括六淫、疫氣兩大類,涉及季節氣候、地理環境,以及生物等多方面的因素。

六淫

(一)六淫的概念

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總稱。淫,有浸淫、太過之意。六淫是引起外感疾病的主要病因。一般認為,六淫與六氣有密切聯繫,六氣是指風、寒、暑、濕、燥、火(熱)六種正常的自然氣候變化,它與一年季節的更替有一定的對應關係,如春風、夏暑(火)、長夏濕、秋燥、冬寒。而氣候的變化總是以消長盛衰的規律交替進行著,這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客觀規律。人類在長期的生命演化過程中,通過自身的調節對自然界的氣候變化產生了一定的適應能力,因此,一般情況下,六氣變化不容易使常人發病。當自然界氣候發生異常變化,出現太過或不及,或非其時而有其氣,以及氣候變化過於急驟,而機體不能與之相適應時,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此時的六氣便成為「六淫」。但在正常氣候條件下,也會有人因自身調節能力低下而發生外感病,那麼這時正常的「六氣」變化,對於患者而言也稱為「六淫」。由此可見,六氣是否成為六淫,關鍵取決於個體正氣的強弱。任何氣候變化,都具有致病和非致病的雙重性,而決定發病與否,則常在於個體的適應及抵抗能力。中醫學將凡能致病的六氣,即稱為六淫。

六淫概念的確立,究其實質,則是採用把致病因素與機體反應結合起來研究病因的方法,是以自然界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變化的不同特徵,與人體疾病情況下的臨床表現相類比,尋找二者之間的相似關係,以確立病因的名稱,雖然仍然包含著六種氣候因素的意義,但從主要方面來看,它是標示能夠使人體產生六類證候的病因符號,是依據人體證候特點對多種實體病因的六種綜合歸納,是以機體整體反應性為基準的關於外界病因的綜合性功能模型。因此,從臨床實踐看,六淫致病除氣候因素外,還包含了生物(如細菌、病毒等)、物理、化學等多種致病因素作用於機體所引起的病理反應。

   (二)六淫致病的共同特點

六淫侵襲人體,儘管隨季節氣候變化的不同而各有其致病特點,但作為一類外感性病因,又有其共同的致病特點。

1.外感性

六淫邪氣自外而來,多從肌表、口鼻侵襲人體,引起外感疾病。六淫致病初起多為表證,常以發熱、惡寒、舌苔薄、脈浮為主要臨床特徵;表證不除,多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傳變。正如《素問·繆刺論》所說:「夫邪之客於形也,必先捨於皮毛;留而不去,入捨於孫脈;留而不去,入捨於絡脈;留而不去,入捨於經脈;內連五臟,散於腸胃,陰陽俱感,五臟乃傷。」

2.季節性

六氣的變化有一定的季節性,而不同的氣候變化,對於致病因素的滋生、傳播流行均有不同的影響,故六淫致病常有明顯的季節性。如春季多風病,夏季多暑病,長夏多濕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但是,此致病特徵並非絕對不變,因為同一性質的病邪,雖然多見於相應季節,但其他季節亦可發生;加之不同體質對外邪的易感性差異,所以同一季節也可有不同性質的外感病發生。

3.環境性

六淫致病常與生活、工作的區域和環境密切相關。如久居潮濕之地或水中作業之人,易患濕病;高溫環境下工作,常見火熱燥邪致病;西北高原地區天氣寒涼,多見寒邪、燥邪為病;東南沿海地區氣溫偏高,濕度偏大,常見濕邪、熱邪為病。

4.相兼性

六淫邪氣既可單獨傷人致病,如傷風、傷寒、傷濕、傷燥等;又可多種邪氣相兼而侵犯人體致病,如風熱犯肺、風寒束表、濕熱中阻等,甚或三種邪氣相合致病,如痺症中有風寒濕或風濕熱三邪相兼為病。

   5.轉化性

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條件下,其證候的性質可以發生轉化。如感受風寒之邪,初起多表現為風寒表證,但也可以入裡化熱而轉變為裡熱證等。故《溫熱經緯·卷三》指出:「六氣之邪有陰陽不同,其傷人也,又隨人身之陰陽強弱變化而為病。」病邪的轉化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的,多與體質和邪郁有關。一般來說,陰虛陽盛體質,感邪後易於化熱、化燥;陽虛陰盛體質,感邪後易於化寒、化濕。應該注意的是,這裡所講的轉化,並不是六淫中一種邪氣變成了另一種邪氣,而是邪氣所致疾病的證候性質隨體質、治療等因素的轉化,表現出的病證特徵與最初感受之邪所致病證的性質有所不同。六淫邪氣侵入人體,多在感邪之後,很快就發病;但也有不立即致病,而是郁伏於體內,在適當的時節發病,如《素問·陰陽應像大論》說:「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傷於風,夏生飧洩;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可稱此為六淫的「郁發性」。另外,在人體病理變化過程中,由於臟腑氣血陰陽失調可以導致類似風、寒、濕、燥、火致病特性的病理反應,但並非六淫外感所致,不屬於外感致病因素的範圍,故稱為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火,即「內生五邪」,以便與外感病因相區別。有關「內生五邪」的內容,將在病機一章中予以介紹。

   (三)六淫各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

風、寒、暑、濕、燥、火(熱)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質和致病特點,根據其性質及致病特點,又可以將其劃分為陰邪、陽邪兩大類,即風、暑、火、燥為陽邪,寒、濕為陰邪。

1.風邪

凡致病具有自然界風之善動不居、輕揚開洩、向上向外等特性的外邪,稱為風邪。由風邪侵襲人體引起的疾病,稱為外風病。自然界的風是氣溫和氣壓變化引起大氣流動形成的,其流動性大,變化多端,無孔不入,穿透性強,易向上、向外擴散。風為春季的主氣,故風邪引起的疾病以春季為多,但又終歲常在,不限於春季,其他季節也可有風邪為病。風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如下:

(1)風為陽邪,輕揚開洩,易襲陽位:風邪具有輕揚、升散、向上、向外的特性,故風邪致病常侵襲人體的上部、肌表、腰背等屬陽的部位。如風邪上擾頭面,可見頭項強痛、口眼歪喎等症。肺為臟腑之蓋,外合皮毛,風邪外襲,常傷於肺,使肺氣不宣,而見鼻塞流涕、咽癢咳嗽等症。風邪客於肌表,可見惡風、發熱等表證。風邪襲於陽經及背部,則見腰背疼痛等症。風性開洩,是指風邪具有疏通、透洩之性,故風邪侵襲肌表,使腠理開洩,而出現汗出、惡風等症狀。故《素問·太陰陽明論》說:「故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傷於風者,上先受之。」

(2)風性善行而數變:「善行」,是指風邪具有善動不居、游移不定的性質,故其致病有病位游移、行無定處的特點。如風寒濕三氣雜至而引起的痺證,若見遊走性關節疼痛,痛無定處,則屬於風邪偏盛的表現,稱為「行痺」或「風痺」。「數變」,是指風邪致病具有發病迅速、變幻無常的特點。如小兒風水病,初起僅有表證,但短時間內即可見頭面一身悉腫。又如蕁麻疹,中醫認為是風邪所致,正是因為其具有發作無常,瘙癢不已,小如麻粒丘疹,大如豆瓣,甚則融合成片,發無定處,此起彼伏的特點。總之,以風邪為先導的外感性疾病,通常具有發病急,變化多,傳變快,病位不定等特點。

(3)風性主動:風邪致病具有動搖不定的特點,常表現為眩暈、震顫、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目睛上視等。如風中經絡,而見顏面肌肉顫動,或口眼喎斜;因外傷再受風邪,出現的四肢抽搐、攣縮、角弓反張等症狀,也屬於風性主動的臨床表現。故《素問·陰陽應像大論》說:「風勝則動。」

(4)風為百病之長:風為百病之長,是指風邪為六淫之中最為常見、最易中人的邪氣,其致病極為廣泛。究其原因,一是風邪為外邪致病之先導,寒、熱、濕、燥等邪常依附於風邪侵襲人體,而見風寒、風熱、風濕或風寒濕等多種外感疾病。誠如《臨證指南醫案·卷五》所說:「蓋六氣之中,惟風能全兼五氣,如兼寒則曰風寒,兼暑則曰暑風,兼濕曰風濕,兼燥曰風燥,兼火曰風火。蓋因風能鼓蕩此五氣而傷人,故曰百病之長也。其餘五氣,則不能互相全兼,……由是觀之,病之因乎風而起者自多也。」故稱「風為六淫之首」。二是風邪致病最多。風邪終歲常在,四季皆可發病;風邪無處不在,各種生活狀態下均可侵襲人體,且致病部位較廣,表裡內外均可遍及,可引起多種病證,並易變生他病。古人甚至把風邪當作外感致病因素的總稱。故《素問·風論》說:「風者,百病之長也。」

2.寒邪

凡致病具有自然界寒之陰冷、凝結、收引特性的外邪,稱為寒邪。寒為冬季的主氣,故寒邪為病多見於冬季。此外,其他季節氣溫驟降,或涉水淋雨,汗出當風,貪涼露宿,飲食過於寒涼以及空調致冷等,均可成為感受寒邪的原因。外部寒邪侵襲人體引起的病證稱為外寒病。根據寒邪侵犯部位的不同,有傷寒、中寒之別。寒邪傷於肌表,郁遏衛陽,稱為「傷寒」;寒邪直中於裡,傷及臟腑陽氣,稱為「中寒」。寒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如下:

(1)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性屬陰,「陰勝則陽病」(《素問·陰陽應像大論》),故寒邪傷人,最易遏制或損傷人體陽氣,使其溫煦氣化作用減弱,導致機體產熱不足和臟腑機能衰退,而出現局部或全身明顯的寒象。如寒邪束表,衛陽被遏,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