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勞咳嗽兼外感實熱證

病者

撫順一童,九歲,因有外感實熱久留不去,變為虛勞咳嗽證。

病因

從前曾受外感,熱入陽明。醫者純用甘寒之藥清之,致病癒之後,猶有些些餘熱留臟腑,久之陰分虧耗,浸成虛勞咳嗽證。

病候

心中常常發熱,有時身亦覺熱,懶於飲食,咳嗽頻吐痰涎,身體瘦弱。屢服清熱寧嗽之藥,即稍效病仍反覆,其脈象弦數,右部尤弦而兼硬。

診斷

其脈象弦數者,熱久涸陰血液虧損也。其右部弦而兼硬者,從前外感之餘熱,猶留滯於陽明之腑也。至其咳嗽吐痰,亦熱久傷肺之現象也。欲治此症,當以清其陽明餘熱為初步,清熱之後,再用藥滋養其真陰,病根自不難除矣。

處方

生石膏(半兩、搗細)、大潞參(三錢)、玄參(五錢)、生懷山藥(五錢)、鮮茅根(三錢)、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盅半,分兩次溫飲下。若無鮮茅根時,可用鮮蘆根代之。

此方即白虎加人參湯以玄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而又加鮮茅根也。蓋陽明久郁之邪熱,非白虎加人參湯不能清之,為其病久陰虧,故又將原方少為變通,使之兼能滋陰也。加鮮茅根者,取其具有升發頭達之性,與石膏並用,能清熱兼能散熱也。

複診

將藥煎服兩劑,身心之熱大減,咳嗽吐痰已愈強半,脈象較前和平。知外邪之熱已清,宜再用藥專滋其陰分,俾陰分充足自能盡消其餘熱也。

處方

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生懷地黃(五錢)、玄參(四錢)、沙參(四錢)、生杭芍(三錢)、生遠志(二錢)、白朮(二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甘草(半錢)

共煎湯一盅溫服。

陸九芝謂:「凡外感實熱之證,最忌但用甘寒滯泥之藥治之。其病縱治癒,亦恆稽留餘熱,永錮閉於臟腑之中,不能消散,致熱久耗陰,浸成虛勞,不能救藥者多矣。」此誠見道之言也。而愚遇此等證,其虛勞不至過甚,且脈象仍有力者,恆治以白虎加人參湯,復略為變通,使之退實熱兼能退虛熱,約皆可奏效也。

效果

將藥連服三劑,飲食加多,諸病皆愈。

【來源】鹽山·張錫純著《醫學衷中參西錄》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