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運氣思路診病抓的是氣機、時機、隱機、先機,注重病機的整體性,病機相同則異病同治,不拘泥於某方治某病。
?運氣方的組方原則遵藥物四氣五味,「以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其平也」。
?應用運氣方,要牢記「三因制宜」和運氣多因素綜合動態分析的原則,結合實際氣象、脈象、症象,「觀其氣至而致其治」,靈活化裁,方能取效。
2015年為乙未年,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針對乙未年五運六氣分別立有紫菀湯和備化湯兩個「運氣方」。有關紫菀湯的臨證運用,筆者已在2015年7月9日《中國中醫藥報》「學術與臨床版」撰文作了介紹,茲再據筆者侍診龍砂醫學流派代表性傳承人顧植山教授抄方所見,介紹其運用備化湯驗案2則,以饗讀者。
少腹下肢畏風怕冷案
案例:戴某,女,36歲,2015年5月31日初診。自2年前人工流產後,因調養不佳,出現少腹部及下肢畏風、怕冷,雖夏季炎暑,亦需穿長褲,晚上需和襪而眠,稍受涼則出現腹痛、腹瀉,平素納谷尚可,大便稀溏,夜寐多夢,經水按潮,量少色暗,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稍數。
處方:據乙未年運氣特徵處以備化湯。熟附片6克(先煎1小時),大熟地30克(砂仁泥3克拌炒),宣木瓜15克,茯苓神(各)10克,懷牛膝10克,覆盆子15克,炙甘草10克,炮姜6克,建澤瀉10克。14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2015年月21日):少腹及下肢畏風、怕冷感明顯改善,大便正常,夜寐亦安,停藥後下肢及少腹症狀稍有反覆,納谷馨,舌脈同前。藥已中的,擂鼓再進上方14劑,熟附片用20克(先煎2小時)。藥後諸症平復。
胃痛脘脹反酸案
案例:葛某,男,40歲,2015年6月11日初診。膽汁反流性食管炎病史,因「胸骨後疼痛伴進食後咽堵、脘脹3~4年,加重1年」來診,曾疊進西藥,時緩解,時加重,平素怕冷,稍受寒則週身關節酸痛。刻診:胸骨後疼痛,進食咽部有堵塞感,脘腹脹滿,泛酸、噯氣時作,遇寒加重,納可,進食稍多則腸鳴漉漉,二便暢,舌淡紅,苔稍膩中有裂紋,脈沉細小弦。
處方:備化湯加味。熟附片30克(先煎3小時),覆盆子15克,大熟地20克,宣木瓜20克,川牛膝15克,抱茯神15克,淡乾薑15克,炙甘草15克,玉桔梗10克,西防風15克,7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2015年6月11日):胸骨後疼痛明顯改善,脘脹消失,泛酸減,畏寒關節痛症狀亦緩解,現時有噯氣,矢氣頻作,舌暗紅,膩苔已去半,脈沉細小弦。藥已中的,繼服上方21劑,熟附片用40克(先煎3小時),另加川雅連5克、淡吳萸1克以制酸。
服上方後胃脘部不適加重,泛酸反增,考慮加入「左金丸」影響原方配伍,囑去「左金丸」之黃連、吳萸,繼續服用,未再出現不適。
三診(2015年7月23日):諸症尚可,納增,二便調暢,夜寐酣香,唯咽中仍時覺有痰,口中時有發黏,舌淡紅,苔薄,脈細小弦。守法續治,原方微調。去桔梗,熟附片用30克(先煎2小時),川懷牛膝用10克,西防風用12克,並加制蒼朮15克,川厚樸8克,廣藿香10克,廣陳皮6克。7劑水煎服,日1劑。
四診(2015年8月2日):諸症平穩,泛酸消失,咽部清爽,口中不再發黏,納谷二便均可,脈舌同前。守方鞏固,繼服上方14劑。
按:運氣學說是古人探討自然變化的週期性規律及其對人體健康和疾病影響的一門學問。基於運氣思路診病抓的是氣機、時機、隱機、先機,注重病機的整體性,病機相同則「異病同治」,不拘泥於某方治某病。
從顧植山教授對備化湯的臨床運用,筆者體會到:應用運氣方,要牢記「三因制宜」和運氣多因素綜合動態分析的原則,結合實際氣象、脈象、症象,「觀其氣至而致其治」,靈活化裁,方能取效。
備化湯為陳無擇針對丑、未之年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所立之方,陳氏根據一年中六氣主客的不同時段,提出:「初之氣,厥陰加臨厥陰,依本方;二之氣,少陰加臨少陰,本方去附子,加防風、天麻;三之氣,太陰加臨少陽,本方加澤瀉;四之氣,少陽加臨太陰,依本方;五之氣,陽明加臨陽明,依本方;終之氣,太陽加臨太陽,依本方」的隨時加減法,便體現了其運用的靈活性。
案1:
患者病經兩年,久治不愈,時至乙未,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寒濕合邪,按運氣病機,抓時機,運用備化湯,頑疾得除。
案2:
患者初服備化湯療效顯著,諸症大減,因泛酸而加入「左金丸」後,反致泛酸加重。顧植山教授強調,運氣方的組方原則遵藥物四氣五味,「以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其平也」,故一貫主張盡量先用原方。王永炎院士亦指出,依據藥物的氣味進行配伍制方較君臣佐使配伍理論更具有實用性。
此外,運氣學說用干支推演的是運氣的常位,《黃帝內經》云:「時有常位,氣無必也」「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不同地區的氣候存在差異,不同個體和不同疾病的症象也有所不同,如陳無擇備化湯原方中用熟地,顧植山教授對蘇、皖地區患者使用該方時亦多用熟地,但對今年初夏氣候偏燥熱的山東地區患者則常改用生地。繆問註解該方時就說:「佐以生地,涼沸騰之血,並以制附子之剛」。又如,原方針對二之氣時段主客氣都是少陰君火提出要去附子,但今年春分後客運進入太羽(水),實際氣溫亦偏低,臨床多見脈象沉細,故顧植山教授多不減附子,且有時用量還比較大。這就要求對運氣的各個因子都能爛熟於胸,並能時時關注氣候變化,正如汪機所說:「五運六氣,須每日候之,記其風雨晦明」,臨床才能運用自如。
清代龍砂名醫繆問解備化湯,認為該方立論病機為「陰專其令,陽氣退避,民病腹脹,胕腫,痞逆,拘急,其為寒濕合邪可知」。其組方依據是:「夫寒則太陽之氣不行,濕則太陰之氣不運。」立方思路甚是縝密。因此,初次使用或初學者宜盡量使用原方。
用備化湯效驗之病例,不勝枚舉,病涉各系統病症,正所謂證無常型,病無定方,惟有抓住運氣病機,方能圓機活法,執簡馭繁,順應「天人合一」之明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