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流感的獨特療效

在中醫史料中,最早記載治療流感發熱的論著有《傷寒論》一書。本書成於東漢末,是張仲景總結了自己多年的行醫經驗,繼承並發展《黃帝內經》的陰陽、經脈、氣象、熱病論等等醫學思想,歸納編著而成。本書是中醫四診、八綱、方藥學的先驅,歷時幾千年,對後代引證治療流感發熱,有著不容忽視的貢獻。

唐代天寶中期,唐玄宗平時較寵愛的嬪妃柳婕妤,有一次外出郊遊,動身跋涉而出汗,導致外感發熱,先服御醫開的幾劑辛涼藥。藥後三天,症狀未減,反而加重。出現煩渴不解,譫語狂言,脈浮洪大等症狀。太監急忙傳召名醫陳宏坐診,陳宏看看病情,立即開白虎加桂枝湯。嬪妃服藥後,不到一個時辰,身上微微汗出,次日症狀大減。以桂枝溫經發汗,疏鬆腠理,從而解表退燒。

直到明清時代,諸多醫學家對歷代流感的醫史病案有新的見解,新的判斷,新的研究,認為溫熱是產生於傷寒病學的基礎上,是一種急性病,傳染病。利用溫病學處置各種流感,在臨床上,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流傳給後人。在明清史上,有過大大小小的流行性感冒的記載,通用《傷寒論》、《溫病學》的知識來抗擊各種大流感,大傳染病,維護人類健康,社會穩定。沒有大批量的死亡人數,沒有治不好的病名記載,這就是中醫中藥的威力。尤其是1918年,全世界發生過一次大流感,有10億人感染,在歐洲死亡人數超過4000萬人。在中國也有幾千萬人感染致病,但沒有成批的死亡病例記載。事實說明,中醫藥治療大流感、流感發熱症,是能夠占世界醫學領域的一席地位的。

1933年,在香港出現大流感,僅在半年內就波及全世界,死亡人數上千萬人。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也有不少人感染本次流感病毒,致病過萬人,但沒有成批的死亡病例,反而在中醫界呈現了許多治療大流感的有效病案,延伸了《傷寒論》、《溫病學》治療大流感的魅力。1972年,上海地區流行亞洲甲型流感,疫情非常迅猛,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當地軍民團結一致,積極採取防控措施,及時利用板藍根、魚腥草等等中草藥煎熬成藥液,發動全民飲用。對已發病患者,採用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非常好,很快控制疫情的傳播。2009年,我國大部分地區出現了甲型H1N1流感,採用中醫或者中西醫結合治療,治癒率比西方國家高,死亡率比西方國家低。這一年,經筆者診治甲型H1N1流感發熱患者上百人。我們採用中藥治療,多以麻黃湯、白虎湯為代表方,其中藥物還有加減。有表症者,首先發汗解表,清熱解毒,一般用藥後,均可退燒,逐漸康復。藥方配伍不多,價格實惠,療程短。

中醫學博大精深,幾千年來,對防治六淫、疫癘、瘴氣等等引起的大流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的玄妙,就是從無形論有形(氣血),從表裡論寒熱,從寒熱論虛實等等。歸根結底,是用藥物的性味功能來改善人體內環境,達到陰陽平衡,增強免疫力,維護人體健康,這就是扶正祛邪的原理。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