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在疾病診斷和治療上的體現

祖國醫學認為:「有諸內,必形諸外」。機體內臟功能活動及其相互關係的異常變化都可以反映到體表,而在色澤、形態、聲音等方面表現出來。因此,在診斷上可用五行綜合望聞問切四診所得的資料,根據五行所屬及其生剋乘侮的變化規律來推斷疾病。

例如,病人有目赤腫痛,煩躁易怒等表現,便可考慮肝木為病,肺陰虛的病人,出現兩顴紅色,則是「火乘金」的徵象,病情較重,脾虛柏病人面見青色,為「術乘土」的徵象;心臟病人面見黑色,為「水克火」的徵象。所以,《難經》說:「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電。」

在辨清了髒與髒之間的相互關係後,在治療時,除了對本髒病變進行處理外,還應考慮到其他有關的臟腑,並調整其關係,控制其傳變,以達到治療的目的。五行學說在治療上的具體運用,可歸納以下幾個方面:

1、木郁達之。木郁是指肝氣鬱結而致瘸,達之是通過治療使之暢選。也就是說肝氣鬱結的病人,如果在臨床上表現兩脅脹滿或竄痛、胸悶不舒、嘔吐酸水、食慾不振、腹痛、腹洩等症狀時需用「疏肝法」治療。

2、火郁發之。火郁是指熱邪伏於體內,發之是因勢利導而開洩的意思。例如,心火上炎,出現煩躁不安、失眠,或口舌糜爛、小便色赤而淋瀝疼痛、舌質紅與絳,此時,需用「清心洩火法」。

3、土奪之。土郁是指濕邪郁阻脾胃,奪之是指祛除濕邪不使滯留。也就是說如果濕熱之邪郁阻脾胃,臨床上出現大便稀薄而熱臭、舌苔黃膩、脈濡數等症狀,需用「苫寒燥濕法」治療,或寒濕之邪郁阻脾胃,臨床上出現胸悶噁心、嘔吐、腹脹、大便清稀,舌苔白膩、脈濡緩等症狀,需用「苦溫化濕法」治療,或濕熱蘊結下焦,臨床上出現小腹急脹、小便渾赤,小便時澀痛、淋瀝不暢、舌苔黃膩等症狀,需用「清熱利濕法」治療。

4、金郁洩之。金郁是指肺氣不宣,洩之是用宣降法使之通暢。例如,因風寒襲肺,導致肺氣不宣,臨床上出班鼻塞、喉癢、咳嗽、痰多,苔薄白等症狀,需用「宣肺化痰法」治療。

5、水郁折之。水郁是指水氣鬱滯於內,折之是指調節、制約的意思。例如慢性腎炎周腎陽衰弱不能化氣行水,臨床上出現顏面蒼白、眩暈,腰痙痛、四肢發冷,小便短少、浮腫自頭面部開始延及下半身,按之凹陷不起,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等症狀,需用「溫陽利水法」治療。此外,「汗法」、「逐水法」也屬於水郁折之的範圍。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