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基礎 脈診的意義 在臨床中,脈診能夠佔到50%~90%,在《溯本求源》這本書裡有記載。尤其是一些說不出症狀來,或者是症狀羅列很多,或者這個人症狀一點都沒有的情況下,脈診定性、定位、定... 2015年12月30日 閱讀 25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脈經》的著作形式限制了脈法在方書中的作用 《脈經》是一部以脈為主體的著作,雖然徵引了《內經》、仲景等書,但言脈部分是以脈言病的(1—6卷),《脈經》以脈為中心列出病證,這對理解脈是必需的,但只列病證而不是或... 2015年12月29日 閱讀 20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古脈法學著作《學古診則》 《學古診則》四帙,四十則(或者稱為段)。清·錢塘盧之頤,字子繇著。此書盧氏生前因晚年病瞢,故並未完稿。第二帙之束即已殘缺,後二帙則散亂不整齊。後此書經王琦整理,刻於... 2015年12月28日 閱讀 222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四診的綜合研究的專著 在脈學和舌診取得進展的同時,對於四診的綜合研究,亦有不少專著。明·張三錫《醫學六要》之一的《四診法》,內容雖偏重於切脈,但也詳實地記述了五官、色脈、聲診、問病、辨舌... 2015年12月27日 閱讀 30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圖解性質的脈圖 脈圖性質的書或脈書所附的圖,大多數是圖解或圖表。出現最早又佚失了的「手檢圖」,按李時珍據《脈經》第十卷的殘文所恢復的就是屬於圖解性質。標題是「氣口九道脈」。文為:「... 2015年12月26日 閱讀 27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古代脈學中有關脈象變動對病機的認識 在古脈學時期脈法在醫學中並不自為一個系列出現,它在構造部位上離不開經絡,在診斷方法上強調四診,色脈、色脈尺診等,其本身亦是在使用遍診諸法及人迎、脈口等等,沒有以寸口... 2015年12月25日 閱讀 23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對四診發展的展望 幾千年來,祖國醫學在診斷方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丁獨特的體系,有著鮮明的特點: 1、對症狀的觀察和描述細緻人微。如望診中「審神氣的存亡,可知病的死生;察色的澤天... 2015年12月25日 閱讀 27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脈症的取合 一個正確診斷的確立,須要建立在對客觀病情全面佔有的基礎上,而望聞問切就是獲得這種材料的必要手段。醫者經過全而收集病情並對其做深入縝密的分析,最後得出合乎實際的判斷,... 2015年12月24日 閱讀 25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醫家對太素脈的態度 由於太素脈是扛湖術士占卜之術,所以絕大多數醫家對它採取不理采的態度,但又因為它對人的體質性格等都有所論述,在某些方面對診法亦有值得參考借鑒之處,另外太素脈亦是講浮沉... 2015年12月23日 閱讀 22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脈圖的歷史 脈診學中的脈象的圖解,根據脈學發展應該在較早的時期就出現了,不過據目前的史料和資料,只能上溯到晉代,亦就是《脈經》。 我國文字出於圖畫,到文字正式獨立以後(最晚是殷... 2015年12月22日 閱讀 31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